你們知道嗎?肉骨茶這個名字是從馬來西亞傳來的,馬來語的發音叫做「BAK-KUT-TEH」這個名字,我就覺得超級親切,就像我們臺灣的小吃一樣!說起來,這「TEH」的發音,很像閩南語的「茶」。

這道菜不只是一道菜,它還代表了許多歷史和故事。像是潮州胡椒風味的白派肉骨茶,或是福建的黑派肉骨茶,都是由中國南方的移民帶到馬來西亞後,發揚光大的美食喔!

許多觀光客到大馬都特地品嚐那香香的肉骨茶。尤其帶有一點胡椒味,真的很下飯,

尤其當地人超級愛那個帶有藥香和肉香的湯,喝起來真的是一口接一口,根本停不下來啦!那麼,大家知道肉骨茶湯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?

肉骨茶的由來

台中正宗肉骨茶藥材推薦 》踏輕肉骨茶評測:真的如傳說中那般美

 

肉骨茶,這道美食真的和它的背後故事緊緊相連,有時候,一道料理的起源可以講述好多好多的故事。

 

說起來,肉骨茶這道菜真的很有趣!想像一下大大的帶骨豬肉,經過長時間的熬煮,再加上滿滿的胡椒調味,香氣四溢~

尤其肉骨茶中一定要有胡椒這個神奇的調料,不止我愛,古人也超愛的!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印度,然後慢慢的被帶到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。

而且喔,馬來半島上的很多勞動力移民,他們發明了肉骨茶這道料理,主要就是要補充體力,真的超有歷史感的一道菜呢!

在家自己做肉骨茶的方法

所需食材 (供2-4人份)

  • 豬骨 300-500 克 (推薦使用黑毛豬,更有口感!)
  • 豬五花肉 300-500 克
  • 炸豆皮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  • 貢丸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  • 金針菇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  • 肉骨茶湯料一份
  • 水 300 毫升
  • 一顆整蒜頭
  • 小束香菜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
調味品

  • 糖 (適量)
  • 鹽 (適量)
  • 白胡椒粉 (適量)
  • 醬油一大匙

肉骨茶製作三大步驟

肉骨茶製作步驟1.

台中正宗肉骨茶藥材推薦 》踏輕肉骨茶評測:真的如傳說中那般美

在鍋中加入冷水,將豬骨和豬肉放入後開火。當水滾後,關火並取出肉材沖冷水,備用。​
請注意:開始煮煮之前請使用冷水哦!

肉骨茶製作步驟2.

台中正宗肉骨茶藥材推薦 》踏輕肉骨茶評測:真的如傳說中那般美

在鍋中加入300毫升水、肉骨茶包、香菜和整蒜頭。當水滾後轉小火,慢煮約一小時。若使用電鍋,可直接燉煮一小時。

肉骨茶製作步驟3.

台中正宗肉骨茶藥材推薦 》踏輕肉骨茶評測:真的如傳說中那般美

最後,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,像是貢丸、米血、豆皮和調味料,拌勻後再煮滾。熱騰騰的肉骨茶準備上桌,保證讓家人讚不絕口!

製作肉骨茶的偷吃步方法

簡單快速的美味—踏輕肉骨茶

台中正宗肉骨茶藥材推薦 》踏輕肉骨茶評測:真的如傳說中那般美

踏輕肉骨茶是您追求效率與品質的首選。在現今忙碌的生活節奏中,許多人渴望能夠快速地準備出一道美味的佳肴。直接購買踏輕肉骨茶讓您不必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和準備材料,只需按照簡單的步驟,即可輕鬆烹煮出傳統的馬來西亞風味。

保存完整的傳統風味

儘管您不需要自行準備繁瑣的材料,但踏輕肉骨茶依然保留了那獨特且令人懷念的傳統風味。選用上等的香料和優質的肉材,每一口都是一次味蕾的旅行,帶您回到那滿桌家鄉菜的溫馨時光。

輕鬆製作,享受家庭時光

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準備食材和調味料,這意味著您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與家人共度。購買踏輕肉骨茶,您只需花費短暫的時間就可以製作出一道美味的料理,留下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的歡樂和溫馨。讓美食成為家人之間的紐帶,增強彼此的感情。

藝人推薦

食尚玩家也有特別報導踏輕肉骨茶喔

現代生活與肉骨茶的選擇:傳統製作與踏輕的便捷之道

在現今忙碌的都市生活中,每一分鐘都是金錢,每一刻都承載著我們的熱情與夢想。面對繁忙的日程,我們經常追求效率,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往往因為其繁瑣和耗時而被忽略。肉骨茶,這道深受喜愛的傳統料理,當然也不例外。

自己在家製作肉骨茶,確實帶有一種原始的滿足感。從選材到調味,每一步都體現了對家人和自己的愛。然而,這樣的烹飪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,而這兩者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寶貴。

而踏輕肉骨茶,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。它綜合了傳統的口味與現代的便捷,省去了調味和長時間熬煮的過程,但味道仍然不減當年。購買踏輕肉骨茶,不僅能讓我們在忙碌中迅速享受到這道美食,更代表著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時間,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。

總結來說,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選擇踏輕,都是對肉骨茶這道料理的一種愛。但在現代社會,效率和便利往往成為首選。踏輕肉骨茶,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口味的追求,同時也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,確實是現今最佳的選擇。

★遠東百貨-信義A13店★
📍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
📍營業時間:平日11:00-21:30/假日:11:00-22:00

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
 

 

南投肉骨茶火鍋料理包推薦在我們的生活中,許多傳統美食都因繁忙的都市生活而漸漸被邊緣化。然而,踏輕肉骨茶的出現為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,重新喚醒了我們對這道傳統料理的愛與回憶。

踏輕肉骨茶不僅僅是一包速食,它是對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詮釋。在包裝裡,每一粒香料、每一塊肉骨,都蘊藏著獨特的風味和故事。當熱水注入,那濃郁的香氣瞬間充斥整個空間,仿佛帶領我們回到過去,重新體驗那家的味道、那憶的溫度。高雄肉骨茶做法料理包推薦

而最重要的是,踏輕肉骨茶省去了繁瑣的製作過程,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輕鬆享受到這道傳統美食。它滿足了我們對於效率和便利的追求,同時也不忘初心,堅持傳統的味道。新竹肉骨湯外帶

所以,無論你是想快速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,還是渴望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,踏輕肉骨茶都是你的最佳選擇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,帶著踏輕,重新找回那失落已久的味道,享受這份珍貴的時光。板橋肉骨茶湯推薦

2018年6月7日,我的小侄子參加高考了。 高考,現在已不再被視為成功的唯一標識,但21世紀的新一代們,并沒有松懈,他們要“我的高考我做主”,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表明,他們可以同前輩一樣,在高考的路上走得更瀟灑、更漂亮。 時光穿越。1993年7月7日這一天,我在高考考場里奮筆疾書。這一年,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,招生規模迅速擴大、入學率不斷攀升;高校招生和就業,逐漸擺脫計劃體制束縛,人才流動更加多元。我感謝高考,是它讓我能夠踏進大學校門,讓我可以擁有自己喜歡的工作,讓我能在溫暖的陽光下,記錄我們家老中青三代的高考故事。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,高考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成人禮。高考或許還有這樣、那樣的瑕疵,但不能否認,高考始終是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之一。 我們已經習慣,每一年的高考如期而至;每一年,又一屆學生通過高考,走進大學校門。但是,在高考的日歷上,有最為特殊的一年,罕見地迎來了兩屆學生——1978年,從1180萬考生中脫穎而出的62.7萬新生涌向校園,無數個體的命運軌跡,就此改變。 我的母親也是這62.7萬分之一。1978年春天,已近而立之年的她,走進了曾經一度以為今生再也無緣的大學校門,開始了她的又一段人生。 母親曾經學習優秀,曾經豪情萬丈,作為一所小學里的臨時代課老師,她的課最受學生歡迎,她帶的班級成績最優秀,卻無法改變事多、錢少、人累的狀況。父母總是會以調侃的口吻聊起這段時光,然而,話語中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們當時的迷惘和擔憂。為了生活,只能如此。 母親永遠都記得,1977年10月下旬的一天,我父親拿著一張人民日報沖回家,報紙頭版頭條以《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》為標題,詳細報道了剛剛結束的全國招生工作會議消息,并宣布當年即恢復高校入學考試,同一版面上還發表了社論《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》。正所謂“門外忽傳又高考,初聞涕淚滿衣裳。卻看學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”很快地,她又轉喜為憂:“我能行么?我已經很久沒看書了,我已經有2個孩子了,我還可以么?”這時,是父親堅定地說:“想想你曾經的夢想,想想你當年的壯志,未來怎樣,不用去管它;為了你自己,為了孩子,咱們拼一次!” 母親的大學夢被喚醒,母親骨子里的奮斗基因,再次被啟動。她相信,這來之不易的希望,就像那漫漫長夜里一盞豆大的燭光,搖搖晃晃卻也堅毅決絕。隨后的2個多月里,她全力以赴,夜以繼日。1977年12月10日,她走進久違的考場。母親依然保存著當年的準考證,已經有些泛黃,她仍視如珍寶。她用心守護的是勵志的記憶,是對這個時代的致敬,是對這個國家的熱愛。 1978年,注定是一個重要的拐點。這一年,中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集結號。這是一場迄今人類最宏大的砥礪探索,它體現的智慧、勇氣和膽識,也向世界釋放了中國即將再次起航、崛起的信號。網上流傳著一張清華大學77級新生上課時的照片,沒有人發呆,沒有人睡覺,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講臺、聚焦在老師身上,每個人都像一塊塊海綿,迫切地汲取著知識的營養。正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們,以前所未有的激情、振奮昂揚的雄心,為改革開放之初的各項事業,提供了發展的加速度。他們摸著石頭過河,他們櫛風沐雨,他們篳路藍縷,齊心協力把改革開放這艘航船,推進了主航道,進入了潮平岸闊的新時代。 1978年彼時彼刻,2018年此時此刻,我家高考的主角,從40后變成了00后。40載春秋,高考的人生神采飛揚;40個寒暑,改革開放詩意酣暢。 回首過往的40年,歷屆考生的汗水和希望,凝結成祖國日新月異、厚積薄發的變化;展望未來的40年里,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止,我們各家的高考故事,仍將繼續。前方會發生什么,我們無從知曉,但只要我們不甘沉淪,不懼風雨,終將使我們自己更加不凡,終將使我們的時代更加生動榮光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故事

我的學校 文/張順然 我的學校坐落在一個小區里。“工”形的教學樓把操場分成了前操場和后操場。進入校門在左邊是涼亭,右邊是花壇,涼亭的上面布滿了紫藤花架,一直延伸到門衛室上面,花壇里種著三棵桂花樹。后操場是綠色的塑膠地板,兩邊種著一排楊樹。 春天,美麗的春姑娘來到校園,楊樹抽出新的枝條,十幾棵楊樹快樂地成長。我發現樹上長滿了一個個綠苞,過了幾天,綠苞變成了“小松鼠”,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,又過了幾天,“小松鼠”隨著春風落了下來,滿操場都是“小蟲子”。 夏天,涼亭上的紫藤花開十分茂盛。我不禁贊嘆它的花香四溢、花色誘人,更敬佩它熱情奔放的生命力!紫藤花兒雖小,但是每一朵花兒都努力綻放出最美的笑容,把整個校園裝扮得分外奪目。 秋天,校園里的桂花開了,那一簇簇金黃色的桂花在秋陽下怒放,散發著幽香,那香味飄散到了學校每一個角落,直鉆進人們的心里。 冬天挎著一個裝滿雪花的“小花籃”把雪花灑滿整個校園。一片片雪花像一個個小精靈跳著優美的舞蹈,似羽毛,又似蝴蝶,飄飄悠悠地灑落在校園里。 這就是我的學校,一年四季都很美的學校! 學校里的景色 文/付斌元 我們的學校非常美麗,一年四季我們都在這里面學習、玩耍。 春天,陽光明媚,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,好像一片片綠色的海洋,白白的楊絮好像一朵朵棉花。教室里,同學們認真地讀書,陣陣花香撲鼻而來。 夏天,一朵朵小花爭奇斗艷,綠樹成蔭,同學們在操場上做著早操。 秋天,樹葉黃黃的,大樹擋住了乒乓球館,乒乓球館里有好多好多乒乓球明星的照片。 冬天,天上飄落白白的雪花,樹上堆滿了積雪,我們開開心心地在校園里打雪仗。 我喜愛這個美麗的校園! 未來的學校 文/張秦瑞 時間飛快,一轉眼30年就過去了,現在每天早上我準備上學的時候,只要按一下家門口的白色按鈕,電磁浮的校車就會一下子到我家門口。如果你家住在一樓,那你走兩步就可以坐校車了,如果你住在二樓以上,那校車頂部就會升出一個大大的伸縮臺把你送到校車里。 下了校車你就可以到學校了,校門口有兩位粗壯有力的機器人保安,只要發現有壞人,它們的左手就會變成加特林機槍,右手就會變成電子麻醉槍,這樣它們就可以保護學生的安全了。 一進教室有一臺平板電腦放在桌子上,上課時不管有沒有電,平板電腦都會自動打開,然后就有一個老師給我們上課。下課時,同學們可以來玩一玩桌子上的平板電腦。但是只有五分鐘的時間,后面的五分鐘,教室里的所有墻面都會變成綠色的植物,同時還可以釋放出新鮮的氧氣,讓同學們放松身體,休息眼睛。老師們還可以在辦公室里給同學們講課,也可以在那里休息,喝喝咖啡。 我愛我的學校 文/李亞龍 我的學校路美邑小學座落在石林縣鹿阜鎮路美邑興隆街,從縣城坐直達昆明的車正好要經過我們學校。如果你坐車來到路美邑興隆街看到一排排高大美觀的房子,千萬不要驚訝,那就是我們的學校——路美邑小學。 來到路美邑小學大門口,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金光閃閃的“路美邑小學”五個大字,校名的旁邊是我們學校的校徽,象征著“雛鷹展飛”。拾階而上,細心的你就會發現,我們的臺階分為兩層,各層又有不同數的臺階,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思。 進入路美邑小學,你會看見“路小歡迎您”,你可以感受到我們全校師生的熱情。走進校園,淡雅的香氣撲面而來,沒錯,那是校園里的玉蘭花開得正美;成片的小草挺直了腰,微風過后,嬌嫩的小草隨風翩翩起舞,渾身散發出清新的氣息;校園里一排排整齊的小樹青翠欲滴,像堅守崗位的衛兵時時刻刻保衛著我們美麗的校園。呼吸著清新的空氣,觀賞著悅人的校園,這時你的耳邊準會傳來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,那是我們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進行晨讀。 來到操場上,你會看見我們的操場非常的寬大,操場上有許多籃球架,課余時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去打籃球,那可是我們大家玩樂的好場所。一直沿著跑道向前行走,不知不覺就會來到宿舍樓,你可以隨便參觀,看到我們的被子疊放得規規范范,床單拉得平平整整,物品和鞋子擺放成一條線,地面一塵不染千萬不要感到吃驚,我們每天都是這樣的。如果你在我們午休晚睡時來,你還會驚訝地發現宿舍里沒有人在打鬧,大家都安安靜靜地進入甜美的夢鄉。這一切都得感謝我們學校的老師們,是他們的辛苦換來我們的安心,為我們創造了這么安寧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。 進入我們的教學樓,大廳的右手邊是“童星閃耀”板塊,上邊展示著我們學校星際評比中表現突出的同學,真可謂是“星光璀璨”呀!對面是我們學校老師的情況一覽表。瀏覽著我們學校老師的照片,你會發現我們學校的老師都非常年輕,但他們都是認真負責、教學有方的好老師,他們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照料著我們,讓我們大家開心地生活,快樂地學習!行走在各班教室外邊,你肯定會情不自禁地駐足觀賞各班與眾不同、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,欣賞著同學們整潔美觀的書寫作品、栩栩如生的畫,你一定會忍不住伸出大拇指。 參觀完我們的學校,我們干凈整潔的校園,彬彬有禮且熱情大方的師生,具有濃郁文化氛圍的校園環境,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怎么樣,我們路美邑小學很美吧?我非常熱愛我的學校,也期待著大家來我們學校做客! 未來的學校 文/馬可欣 22世紀,科學技術飛速發展,教育部為了讓學生們的學習環境更好,把學校都翻新了一遍。現在,就讓我來帶大家去新學校參觀一下吧。 邁進新的校園,到處是紅花綠草,有桃花、杏花、海棠花等美麗的花兒,也有松樹、香樟樹、銀杏樹等綠色樹木,整個校園煥然一新,同學們看了覺得神清氣爽,下課時多看綠色植物,還可以保護眼睛呢。 瞧,那兒有幾幢綠色的大樓,就是新學校里的教學樓了。走進大樓,你會疑惑,樓梯去哪兒了呢?嘿嘿,原來,樓梯已經換成電梯了。這電梯四面的墻壁畫面還可以隨著時間而變化呢。早晨上學時,畫面是一個小朋友興高采烈地背著書包去上學,他身后是一片綠意盎然,小鳥在他頭上嘰嘰唱歌,看了這樣一幅畫面,同學們就都會打起精神來迎接新的一天了。走進教室,你會發現黑板全換成了白板,你可別小看這白板,它是可以語音控制和自動掃描出板報的哦。上課時,老師再也不用拿著粉筆寫字了,這白板可以把老師說的話一字不落地記錄在白板上,并且減少了寫字的時間哦。出板報時,再也不用去一筆一劃地寫呀、畫呀了,只要把圖片放在上面,3秒鐘,白板就可以自動掃描,完成板報。有了這樣的白板,老師的手也不會因為過多接觸粉筆而特別干燥甚至開裂了。 不僅是黑板換成了白板,連學生的課桌椅也換了呢。這套桌椅的作用可大了,桌子可以用紅外線探測距離,椅子會發出警報。在你寫作業的時候,如果你離桌子距離太近了,椅子就會劇烈搖晃,直到你坐正為止,這樣的椅子能讓你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,不容易近視和駝背。 怎么樣,22世紀的學校是不是很棒呢?當然還不止這些,還有很多很多的發明等待我們去創造,現在,就讓我們好好學習,將來讓這些夢想全部變成現實吧! 一條古巷與一所學校 文/李夏 北油坊巷記錄著世事的變遷…… 解放前,合肥老城區僅有兩家私營手工榨油的作坊,其中一家坐落在一條巷子里——北油坊巷由此得名。北油坊巷曾與李鴻章家族宅院相鄰,今天的北油坊巷一頭通向宿州路,一頭連著逍遙津路,是老城區鬧中取靜的繁華地段。 北油坊巷的北邊約一華里處,有一所將近百年的老校——始建于1920年的私立廬陽正誼中學,如今它的名稱叫合肥三中。將近一個世紀以來,從這里走出千千萬萬個學子,他們后來有的成為社會賢達,有的成為棟梁之才。其中有一位將軍——紅軍將領徐百川。 據《長豐縣志》載:徐百川原名張開泰,又名張泉,吳店鄉(原屬合肥北鄉)包崗村人。民國12年(公元1923年)考入正誼中學讀書,在校受到進步思想影響。讓我們視線拉回到90多年前的北油坊巷,一個來自窮鄉僻壤的少年,行走在高門大院林立的“闊巷”中,心中的感覺一定是不平的。當時,“五四”運動的影響尚存,廬州學生聯誼會組織各校四千名學生集會游行“反對賣國外交”、抵制日貨的故事仍在中學生當中傳頌。當時,中國共產黨已成立兩年,馬克思主義在合肥城市尤其是學校中秘密傳播。張開泰由此受到了進步思想的熏陶。1925年,上海發生了“五卅”慘案,這一消息傳到合肥,各界群眾聞訊而動,聲援和支持上海工人階級的反帝愛國斗爭。當年的北油坊巷上空,也回響著張開泰他們慷慨激昂的聲音。 1925年下半年,張開泰南下廣州,進入黃埔軍校,學習掌握了軍事知識,同時提高了政治覺悟。期間,他參加了北伐戰爭。1927年,他先后參加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,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同年冬回安徽開展革命工作,曾任合肥特別區委軍事委員,1929年參加皖西六安暴動。1930年初,徐百川(張開泰)被任命為工農紅軍第11軍第33師師長,率領所部連續收復麻埠、獨山、牛坡疃、霍山等地。1930年6月,徐百川改任新組建的紅軍獨立師師長,奉命配合主力部隊封鎖長江,參加了攻打武漢的外圍戰。1931年秋,在湖北紅安縣檀樹崗,徐百川卻被張國燾誣以“改組派”罪名殺害。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。 北油坊巷有一所私宅,當時是“豪華型”的。大門貼著“花開似錦以迎客,園聚萍蹤可作家”的楹聯。院子里有兩株芭蕉,青翠欲滴。隔三差五,合肥的闊少和社會賢達以及商會中的頭面人物,聚在此處擺開麻將牌局。這里,便是德和慶錢莊莊主、徽商曹浩云之子——曹大派頭的住所。曹大派頭有一個女兒,是合肥城內的名媛,自小接受新式教育,后來,曹氏女畢業于安徽大學,曾有很多人上門提親,但最終她還是嫁給了四古巷里的大戶鄭家的兒子——正誼中學畢業的鄭為元。 北油坊巷記錄著世事的變遷。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,曹大派頭的曹府已顯衰勢,便將北油坊巷內的房屋賣給了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。楊武之時任清華大學教授,這座私宅是他托弟弟楊克岐代購的。不想,兩三年后卻派上了用場。1937年“七七”抗戰開始后,楊振寧一家卷入了“跑反”的隊伍中。他們一次次倒車,日夜兼程,返回合肥,住進北油坊巷私宅。9月初,楊武之把楊振寧安排在廬州中學高二班借讀,自己則匆匆趕往長沙,清華擬在那里籌備開學。11月上旬,由于敵機轟炸,位于合肥縣城鬧市區的廬州中學,不得已遷到肥西三河鎮恢復上課。楊振寧在這里又念了幾個星期的書。1938年1月,楊武之自長沙來到肥西桃溪鎮與羅孟華、楊振寧母子會合后,輾轉前往昆明西南聯大任所(時清華已由長沙遷往昆明與北大、南開合并成西南聯大)。楊振寧入昆明中學續讀高二。后來,廬州中學、正誼中學等合肥、阜陽的幾所中學遷移金寨。金寨失守后又遷移湖南,組建國立八中,繼續辦學。那時,正誼中學的創辦者劉君堯擔任國立八中的女子初中部主任。要說淵源,這恐怕就是古巷、名校和大師之間的淵源關系吧。 我愛我的學校 文/許文軒 轉眼間我們成了四年級的學生了。想起剛上一年級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。 那時候,我七歲,一米來高,什么都不懂,唯一會的“技能”只有從一數到一百而已,就這樣我懵懵懂懂地開始了我的小學生涯。 走進學校,我怯生生地跟在爸爸媽媽后面東張西望。 學校占地面積最大的是操場,新型的塑膠地面。因為是老校區,學校教學大樓老舊的墻面也掉漆了。教學樓前花圃里的花草小樹并不旺盛。 四年多過去了,教學樓前的小樹已長高了好多。校內又增添了很多花壇,綠化變好了,校內空氣也更清新舒適,整個校園生機勃勃。 老教學樓翻建后,大氣寬敞,教學設施功能齊全。而敞亮的食堂已翻建好,我們不用再在教室里吃午飯。吃飯環境更舒適,我們的教室也更干凈了。 我在學校老師的辛勤培育下成長了不少,我知道了各種數學定律、混合運算……知道了魯迅、巴金、冰心……也能用英語簡單地交流。我還學會了下數棋、象棋…… 我愛我的學校。它和我們一起成長。想起學校老師對我們的培養和教育,我就暗下決心:一定要腳踏實地,努力學習,報答給我插上知識翅膀的老師。 我們的新學校 文/周鈺千 我們多少次幻想著新學校的模樣,渴望著住進我們的新學校,而這一次次幻想不再成為虛偽,這一天,我們終于來到了夢寐以求的新學校。 新學校的墻壁是亮麗的橙色,給人一種清爽、鮮明之感,讓人打起了精神。剛入學校,就看見了幾排小樹苗,它的作用是凈化空氣,增添綠色,讓人眼前一亮。對著校門的是一座大樓,大樓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通道。大樓左邊有3棟樓,分別是一號樓、二號樓、三號樓,我們的教室就在3號樓第一層、第七間。你們會看到那兒的門口矗立著五(7)班的牌子。一進教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個黑板。黑板分成幾部分,跟其它黑板,截然不同。把中間2個黑板往左右側推拉,就可以看到電子屏幕。這兒的窗戶也不一樣了,變成推拉型的,開窗戶的時候不會“當當”響了。下雨天,雨水再也不會偷偷溜進教室來影響我們學習了。天哪!這是廁所嗎?跟賓館廁所一模一樣!有門隔著,沖廁所隨后一按就行了。門上的著色會提醒你有沒有人,不用再像以前一樣,挨家挨戶的找了,方便極了。在走廊還有一臺飲水機,一排都是按鈕,上面寫著溫水或熱水,讓學生一按就可以喝到想喝的水。這簡直就是高科技學校? 我愛我的新學校?方便新奇的高科技,讓我們快樂沒煩惱! 學校的花壇 文/袁洋霖 我們學校的花壇十分漂亮。 遠看,花壇就像一片彩色的樹叢;走近些,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;再近些,我還看到有幾條毛毛蟲在花的莖上曬太陽呢! 我最喜歡花壇中央的那棵雪松。它像一個軍人,挺直了腰。走近些,這棵樹的葉子又細又長,綠油油的葉子上長著細小而尖的刺,我碰了一下這些刺,扎得我痛喊一聲:“痛死我了!”;再走近些,我還看見一群鳥兒在樹枝上唱歌,那聲音清脆、響亮,讓人聽著精神抖擻。 四周還有幾棵桂花樹:有的開著粉紅的花朵,散發著花香;有的落下了許多黃黃的葉子,樹梢上只剩下幾片黃黃的葉子;有的樹上長著含苞欲放的花苞。 花壇是不是很美呢?如果很美,請大家來學校參觀。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
我出生在黑龍江,籍貫山東,生活在河南,在心里卻擁有六個故鄉。 山東是父親的出生地、老家,我也常以山東人自詡。父親沒文化,上世紀40年代中期,年幼的他上學時,課本剛買來,人就被土匪劫走,家里借10塊大洋將他贖回。1952年,我和母親、二弟回老家山東,看見了有課本無學上的父親的課本,翻看:“人、手、我、天、地……”上不了學的父親,學了一門手藝——編竹器,那年山東鬧蝗蟲,父親手提篾刀在自家田頭,看著風刮一樣的蝗蟲,一袋煙工夫,地里的莊稼被吃得精光。父親一跺腳:闖關東。 父親闖關東,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鎮干上了鐵路工作,當線路工。昂昂溪也是我的出生地,第一個故鄉。有故鄉,才有鄉愁。別看昂昂溪是鎮,它可是中國鐵路的源頭。我父親從昂昂溪干鐵路挖土方,抬枕木,鋪設鐵軌,一直干到最后一站河南鄭州,屈指一算半個多世紀。我呱呱落地便與鐵路結緣。如今,我在父親最后一站鋪設鐵軌的鄭州,已生活了一個甲子,還要繼續生活下去。 在昂昂溪鐵路第六小學讀書時,上學、放學要穿過六道鐵軌,如有火車停在任何一股鐵道上,你就必須繞道而行。有一次,是個風雪天氣,我起床晚了,背著書包奔跑上學,剛到鐵道旁,正好有列火車停下,我一看四周無人,頭一低鉆過火車,剛一抬頭,就被抓住。 第二個故鄉在富拉爾基,那時父親帶工友一塊搶修一條干線。抗美援朝期間,美國飛機炸毀富拉爾基的鐵路,我們臨時住房的玻璃窗上都要貼上米字形紙條,以防飛機轟炸震碎玻璃。那時,街道上動員服兵役,穿上志愿軍軍裝的小伙子們高聲唱:“媽媽你放寬心,媽媽你別擔憂……時間不過三五九,屋前種棵小桃樹,等我回來把桃收!”在富拉爾基不足一年,短暫的故鄉,看到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英勇無私和熱情堅定。 不到一年,我父親修鐵路到遼寧省復縣,我和母親、弟妹又搬遷到復縣萬家嶺。這是一個小山村,盛產蘋果,住在緊靠鐵路橋的小河邊。我在復縣萬家嶺第六小學讀書,住地離學校近,過河就到了。2002年,我參與主編《鄭州十大歷史故事》一書,這本書是連環畫形式,請沈陽連環畫大家王弘利畫兩個系列:“達摩面壁”和“武則天登嵩山”。我專程去了一趟萬家嶺,見到當年的老同學兼班長,她竟認不出我,她在養老院當會計,見我夾個包,說:你不是民政局的來發工資的嗎?經我多次啟發,她把手中的大鐵鎖往桌上一扔:想起來了,你作文寫得好,后來轉學了。我又跟著她找到了副班長袁,同桌女同學任,男同學武,中午在當地最有名的飯店相聚,我交給老板500元錢,老板接過,退回300元,說:沒東西,200元就夠了。由于找不到一家旅館,只好在同學的收蘋果站睡了一夜。我還發現,一個萬家嶺鎮只有一部公用電話。這時,我才明白國家為啥提出來“振興東北”戰略。 后來,我父親修鐵路到陜西,家先安在陜西省的棗園,后搬到西安八府莊,這應是我的第四、第五個故鄉。記憶中,當時,滿街都是大標語:“慶祝黨的八屆六中全會召開!” 在棗園,去辦轉學,老師問:讀幾冊?我說小學二年級,該第四冊了。大約8個月后,父親到西安火車站搶修鐵路,我們家又搬到新城區八府莊。我上學在兩個地方。一個是離八府莊一公里地的含元殿小學,這里人不問讀幾冊,而是問讀初小,中小還是高小?初小是一到三年級,四年級為中小,五到六年級為高小。在含元殿,唐代唐玄宗之后宮,現已建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。上到四年級要升高小,須轉完小的馬蹄寨小學。這兩個學校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在含元殿小學,女同學跳皮筋唱著“戰斗英雄黃繼光,背著槍桿上前方,他為人民堵槍眼,你看榮光不榮光”;男同學是滾鐵環,要從學校后邊的土坡滾上城墻,再滾下來,中間不許脫環。在馬蹄寨小學,印象深的是全民大煉鋼鐵。我們學校動員學生捐鍋、門環、菜刀,由學校統一交到公社小高爐煉鋼;還有全民普及普通話。教我們自然課的董老師是西安人,一口“老陜腔”,上課時,他大聲說:啥呢嘛,普通話?他彎下身子,將鞋子脫掉,使勁兒一摔,發出“撲通,撲通”的聲響,他故意說:這就叫普通話!全班同學狂笑。 我的第六個故鄉:鄭州。父親干鐵路,鋪鐵軌,我們家的日子是伴隨鐵軌的延伸而搬家。當時鐵路家屬坐的是火車悶罐車,鐵路修到哪里,家搬到哪里。 60年前的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,一個青澀少年手扶鄭州火車站的藍磚墻,流下了眼淚,他意識到隨父親來鄭州修筑亞洲最大的鐵路貨車編組站,將是他最后一次搬家。 父親的單位是:鄭鐵三段三隊三工區,地點在鄭州北郊興隆鋪。我姊妹在他的工區職工棚大鋪扒開一塊地兒,就是家。“家”距鄭州北站工地只有半里地,父親是北站工地的領工員。他帶著工人一起挖土方,抬枕木,砸石子,我們放學后也去砸石子。鄭州北站原計劃五年完工,提前兩年完成,1959年投入使用。北站出發場的鐵道40多股,幾十列火車轟鳴,風馳電掣般開向各地。新中國成立60周年,評選60大地標,河南有三處入選:一是紅旗渠;二是河南藝術中心;三是鄭州北站。 真正有了家是我結婚以后,在西郊市委家屬院分了一套房。父親離休后又被鐵路上聘為技術指導。父親活到86歲,算高壽。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,我在新中國的鄭州已生活了60年。60年來,我感恩祖國,感恩鄭州,致力于書寫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。38年間,已出版26部圖書。其中“老鄭州”三卷,榮獲省“五個一工程獎”;“嵩山文化二卷”、《歷史走動的聲音: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遺紀實》獲省社科優秀作品獎;《鄭州中國第八大古都》,傾情至真地抒寫了鄭州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位置。 我早已融入鄭州,我將我的靈魂與文字置放在這座城市,寫久遠文明古鄭州,鏗鏘碰撞老鄭州,昂揚鳴唱新鄭州,風情萬種大鄭州! 我心存敬畏,對自己說:我會一直寫下去,寫出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! >>>更多美文:情感日志

RR11DD45CEF55WEFE


台北肉骨茶湯試吃心得
彰化肉骨茶中藥配方湯料包推薦 》踏輕肉骨茶:一碗湯,一段歷史,一次回憶

arrow
arrow

    e62yee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